教学科研两不误、线上线下相融合
环境工程系召开疫期教学总结及下步工作布置会
2020-08-21

7月2日城建学院环境工程系在线举行了疫期教学总结会,同时给返校的17级学生进行了暑期学习任务的动员。会上,梁宝瑞老师对疫期教学情况及暑期实习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宋娜老师对暑期学生们的毕设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最后由环境工程系主任汪群慧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闻风而动、未雨绸缪

2月28日,环境工程系利用“腾讯会议”召开了主题为“环境工程系线上齐相聚,战疫情教学总动员”的全系大会,提前试点网络教学预演,天津学院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主席宋存义教授、城建学院院长刘胜富教授以及全体环境系师生共210余人出席了会议,实际检验了采用“腾讯会议”进行长时间、多人数网络教学的可行性,获得了学生网络情况的基本信息,并制定在线教学应急预案等,为3月9日开学后的线上教学初步筛选了合适的网上教学平台。此外还邀请了 3 位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学子为我系学生们分享考研经验和心路历程,鼓励同学们利用疫期自学时间多、学习方式灵活等优势,认真学好必考的各科科目,及早做好学业规划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次分享增强了大家的学习信心,并为准备在线学习的学生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为后续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授领衔、精心教学

环境工程系汪群慧教授和李天昕教授分别承担了核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线上教学任务,她们踊跃探索,反复研讨多种在线教学方法,采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的双平台授课方式,一方面利用“腾讯会议”网络流畅、清晰稳定、可随时开麦互动的优点,另一方面利用“雨课堂”实时签到、随机点名、弹幕互动、线下发布作业(包括慕课、ppt课件、相关视频、小试卷等)、自动批改作业、准确记录线上线下每位同学的答题成绩等、做到精准掌握学生平时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员暨威斯尼斯人老版本615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魏振强博士因疫情原因没法回国授课,但他坚持在美国为学生们讲授核心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由于时差关系,魏老师经常要在美国时间凌晨1:30到3:05授课,坚持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魏老师创新理念超前,将传统的污染治理手段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相结合,主动与信息系、无人机系老师合作,共同指导环境系学生申报了“智能垃圾箱”、“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分别获批市级和国家级项目,为培养跨自动化、信息化及环保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探索新的途径。吴川福副教授也大量收集讲课素材,认真备课,通过列举众多的危险废物非法处置案例,激发了学生们将来作为“绿色卫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椒”协力、共同战“役”

梁宝瑞老师讲授核心专业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工程原理》,开学前积极与学生们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听课各项准备情况,全力帮助同学们积极解决网络问题、教材问题等,并为部分同学组织专门的线上学习培训,帮困难学生购置上网流量,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常听课。梁老师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优化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工程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参与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17级学生返校复学的一个多月里,由于疫情防控要求,系里其他老师无法返校,梁老师在城建学院顾小舒、柳明慧、刘俊杰等的帮助下,承担了系里绝大部分的线下工作,真诚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使环境系顺利完成了线下复教复学任务。此外,还积极从事科研,亲自到现场为企业解决难题,并指导我系学生们成功申报了天津市大学生创新项目《钢铁行业半干法烟气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徐水洋老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图片、动画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管理双肩挑的王万清老师,身怀六甲,以负重之身迎接硬核教学的挑战,她忙碌中合理规划时间,全身心投入,打造精彩网络课程,多次尝试、最后创新性选择了“腾讯课堂+问卷星”,积极准备教学相关资料,设置课代表,上课前使用APP进行签到,对于未到课同学让课代表提醒,确保所有学生都在课堂听课。及时布置课后作业和复习内容,采用问卷星、手写作业拍照上传等方式让学生及时答题,反馈学习效果。课后鼓励学生提出听课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

张丽荣老师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平台雨课堂、超星尔雅、慕课平台等在线教育平台的相关培训,指导学生在相关网站和论坛挖掘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一起分享,并在教学中增加问题设计和小测验,增加师生互动。特别是及时与困难学生进行交流、耐心细致疏导学生,是学生们眼中的知心、贴心、暖心的好老师。另外,担任环境系《环境工程BIM Revit应用》课程的土木系教师徐兆赫,对学生要求严格,授课严谨认真,作业按时批改,创新性地将BIM软件建模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企业从事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查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交流改进。在教学工作的每个阶段,我系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在线教学总结会,分析交流线上的教学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本学期没教学任务的宋娜老师和刘俊杰老师也积极出谋献策,并积极参与院系各项工作,如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节能减排参赛项目,其中宋娜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1项国家级创新项目,刘俊杰老师指导的学生获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项目三等奖。

 

导员尽责、强大保障

疫情期间,我系辅导员贾鹏翔老师、严伟和郝天琳老师积极贯彻和落实学校和系部关于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工作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召开线上辅导员会议,布置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每天全面摸排学生健康信息;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安抚和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开展线上主题教育班会,积极关注学生的各项动态,做好疫情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在线学习,每天抽空在线听课、查课,督促学生及时在线听课,对于在网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及时和相关老师沟通协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等;线下复学过程中,辅导员们全力做好学生返校过程中安全防控等任务。在这场防疫站中,辅导员们始终坚守岗位,勇于担当,细致工作,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耐心教育和守护着学生,为系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有利的保障。

 

再接再励,“疫”往无前

环境工程系在城建学院刘胜富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在全系教师和辅导员的努力下,上下一条心团结协作,保障了我系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子课题、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呼和浩特是科委项目等,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先后与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黔西南州元豪投资有限公司、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新金叶事业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数百万元的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为项目教学化、教学项目化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国内疫情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疫情防控不可避免地走向常态化,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后疫期时代的主要教学模式,这需要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在暑期不松懈,进一步扩充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将优质的教学素材库、教学软件库、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作为学生学习、教师备课和课改实践的优质资源;逐步建立名师和企业家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家教学理论讲座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特别是针对一些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要将“线上资源”和“线下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更直观、更感兴趣。

随着互联网所伴生的大数据技术的应运而生,智慧水务、智能环卫、智慧环保的概念被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环境工程行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智能化工艺逐步取代传统工艺,互联网、统计分析等领域与环境工程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使环境工程向多元化拓展。这要求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探讨与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在课堂中引入智慧水务、智慧环卫等新理念,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院、跨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